日期:2025-06-30 06:11:09
《是女儿是妈妈2》已经播出了第六期,每一集的精彩程度都在持续攀升。在第六期的最后十分钟,虞书欣的身影闪亮登场,作为代理女儿,她将在第二站与嘉宾们一同参与录制,让我们对接下来的节目倍感期待!
这一期的主题围绕着每位嘉宾的人生故事展开。邓传理女士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家庭,小时候便学习芭蕾舞和钢琴等艺术门类。虽然节目组没有明确提到,但她的经历似乎与知青下乡的命运相连。恢复高考后,邓传理为了家庭的经济支持,选择支持丈夫参加高考。当政策允许自考后,她不仅肩负照顾孩子和家庭的责任,还自学努力,最终考取了大学。
在黄圣依三岁时,邓传理因工作原因前往海外,然而,为了照顾母亲,她最终选择了回国。时隔多年,她以四十岁的“高龄”考取了上海电视大学的专业文凭,并在编辑社工作。逄敏深情地朗读着邓传理的故事,提到她将孩子托付给长辈去国外发展的决定时,逄敏、梁爱群和薄永霞纷纷表达了反对意见。三位妈妈明确表示,如果她们是邓传理,绝不会选择这样的道路,而是会留在孩子身边,共同成长。
展开剩余63%这一幕让程潇显得十分开心,我想讨论的正是这个话题。对于70、80年代出生的中国女性而言,“相夫教子”几乎被视为人生中最伟大的事业。她们愿意做丈夫背后的女人,将培养孩子当作自己的理想目标。这种无私的责任感深深扎根于她们的内心,尤其是作为母亲,更是体现出另一种“伟大”。
然而,她们常常将自己的梦想压抑在心底,为了实现孩子的愿望而付出极大的努力。如果孩子像陈梦一样,最终成为世界冠军,那么逄敏的付出自然值得;或者像程潇和李嘉格那样,即使未能成为天王巨星,依然能够在娱乐圈找到立足之地,那么梁爱群和薄永霞的牺牲似乎也有了意义。
但在现实中,许多母亲为了孩子付出了所有,结果孩子却未能争气,甚至连工作都找不到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若母亲也没有工作,整个家庭的未来便充满了悲哀。我想强调的是,女性不应为了孩子或他人牺牲自己的理想与目标。邓传理选择把孩子留给长辈,去追求自己的发展,这样的决定是值得肯定的。希望未来有更多女性能够像她一样,不必追随逄敏、薄永霞和梁爱群的脚步。
女性们往往被教导要擅长自我牺牲,将其视作伟大的信条,但男性在这一点上则往往不会承担如此重担。记得《再见爱人》第三季中的纪焕博,他以支持王诗晴的事业为己任,但最后却面临婚姻危机,因为王诗晴失去了对他的崇拜感。
母女关系亦如此,母亲不必具备自我牺牲的精神,若能够发展好自己的事业,才有能力帮助孩子的未来。何不培养孩子成为奋斗的富二代、官二代、星二代,甚至在学业和医学上出类拔萃,这样不是更理想吗?寄托希望于他人是危险的,失去的可能是两代人的机会,何不将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呢?
发布于:山东省配资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