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07-17 06:11:01
1944年7月20日,纳粹德国东线指挥部“狼穴”发生了一起针对德国元首希特勒的刺杀事件。这次暗杀行动由德国军队内部的一群高级军官策划发起。自1944年初以来,德国陆军在各大战线上连连失利,士气低落,国内不少军官对希特勒的领导日渐不满,最终决定通过刺杀希特勒来结束这场惨烈的战争。
这次刺杀行动的执行者是德国陆军上校克劳斯·冯·施陶芬贝格。行刺当天,他将一枚炸弹藏在公文包里,放置在距离希特勒仅数米之遥的地方。然而,命运多舛,公文包被现场有人认为碍事,在爆炸前几分钟被移开了几步。这一细节导致爆炸威力大打折扣,希特勒仅受了轻微伤,幸免于难。
刺杀失败后,希特勒怒火中烧,立即下令盖世太保展开大规模搜捕,彻查这次阴谋背后的所有参与者。尽管真正参与和知情者不过约百人,但在疯狂的报复行动中,超过五千人被迅速处决,另有一万多人被投入监狱,镇压波及范围极为广泛。最终,调查甚至牵连到了当时的德军元帅埃尔温·隆美尔。
展开剩余86%从客观情况来看,隆美尔根本不可能参与这起刺杀。就在行动前三天,即1944年7月17日,隆美尔在诺曼底战场遭遇盟军轰炸机袭击,身受重伤,被紧急送往医院接受手术。伤势严重且神志不清,怎会参与行刺阴谋?
不过,有传言称,施陶芬贝格曾在不久前与隆美尔会面,二人谈及反对希特勒的计划。隆美尔虽然没有明确支持,但也没有向上级报告。正是这份沉默,让希特勒对他心生怨恨。更有流言称,一旦刺杀成功,隆美尔将成为新政府的总统,这进一步激起了希特勒的恐惧与忌惮。
隆美尔是典型的职业军人,专注军事事务,极少涉足政治,即便真被推举为总统,也绝非其本意。这一点希特勒心知肚明。但隆美尔被视为“内定总统”的消息一出,就等同于宣告了他的死期。希特勒嫉妒心极强,无法容忍这位军事将领竟在民众中拥有如此高的威望,隆美尔的存在对他而言,是对其统治多年的巨大嘲讽。
因此,消息传到希特勒耳中后,他立刻下令盖世太保采取行动,誓言除掉隆美尔。此时的隆美尔毫不知情,依旧躺在病床上养伤。这是他军事生涯中的第六次重伤。与妻子露西的谈话中,他还轻松地开玩笑说:“这次伤势不小,我很快就能获得第六条光荣绶带,甚至还有可能获得一枚伤员金质奖章。”
几天后,陆军参谋部确实送来了这些荣誉奖章,但隆美尔发现一个异常——希特勒在自己受伤期间,从未像以往那样发来慰问信。对此他未多想,开始计划休养期间的假期。由于伤势严重,隆美尔预计至少需要八周才能恢复返回前线。他开始思索战场形势会如何变化,心中默默做着准备。
这段休养期对隆美尔来说也是少有的家庭团聚时光,正巧儿子曼弗雷德也休假回家,这是一家人多年难得的温馨时刻。隆美尔未曾料到,这样幸福的景象竟成为他最后的时光。
数日后,陆军人事局局长布格道夫中将突然登门拜访。隆美尔见到这位以肃反闻名的中将,心中不免升起不祥的预感。布格道夫当场出示一封文件,冷冷宣布:“元帅阁下,您被控为谋害元首的共犯。”接着,他开始逐条宣读隆美尔被指控的罪名。
隆美尔听后脑海一片空白,没有反驳。良久,他才问:“元首知道这件事吗?”得到肯定答复后,他坦然说道:“既然如此,事已至此,我只能承担所有后果了。”
这一消息令隆美尔心如刀绞,怎会想到自己未死于战场,反倒将以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。隆美尔毕竟是帝国元帅,威望巨大,正处战争关键时刻,希特勒即使想除掉他,也得顾忌影响,因此特别“人性化”地给了隆美尔两个选择:要么经过审判,判叛国罪处决;要么选择自杀,以国葬规格安葬,他的家人则可获元帅抚恤金,生活无忧。
事实上,隆美尔并无真正选择余地。反抗意味着全国家的报复、名誉扫地、家破人亡。考虑到家人,他最终选择了后者。决定后,他请求布格道夫给予最后十分钟的时间,与妻子和孩子告别。布格道夫见其无反抗意愿,批准了请求,亲自带着手下离开隆美尔的住处。
隆美尔向来以顾家著称。1944年负责大西洋壁垒防务时,有一次回到德国,机场聚集了一群年轻空军女兵,热烈欢迎他。面对这群迷人少女,隆美尔一时招架不住,突然推开众人匆匆离开。副官询问原因,他坦言:“她们太迷人了,我几乎要动摇,但我不能背叛我的妻子露西,她就是我的生命。”
正因这份坚定信念,隆美尔一生低调,忠于职责和国家。讽刺的是,即便如此细致谨慎,这次也不得不面对生命的终结,和妻儿诀别。
回到房间后,隆美尔坦白了自己被定罪的消息,妻子露西难以置信,但隆美尔平静地说:“元首允许一个‘叛徒’自尽,保持荣誉,已是宽待。”随后他与儿子曼弗雷德进行了深情告别。
隆美尔对曼弗雷德严格要求,从小亲自教他游泳。八岁时,隆美尔让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跳水,曼弗雷德害怕拒绝,喊道:“我不想跳,我怕死在水里!”隆美尔承诺若他遇险会第一时间救他,但曼弗雷德坚持父亲先脱鞋才跳,隆美尔不肯,父子俩僵持不下,最终未跳水。
曼弗雷德稍大时,隆美尔带他学骑马,不幸曼弗雷德摔伤头部,隆美尔疼惜抱他去医院包扎,回家还给了儿子一枚德国马克零花钱,嘱咐别告诉母亲摔伤真相,称是楼梯跌倒。
隆美尔这位第三帝国著名元帅,面对儿子展现了全部柔情。他本有无数心愿想教给孩子,但生命终点却让他哑口无言。父子俩此刻都沉浸在痛苦中。
年轻的曼弗雷德不甘父亲就此就范,多次试图说服隆美尔反抗,他时常透过窗户盯着外面布格道夫的车,愤然问:“难道真的没有别的办法吗?父亲,你就这样赴死吗?”隆美尔无奈摇头,明白党卫军手段残酷,元首已派使者劝自尽,退路已断。
十分钟很快结束,曼弗雷德依依不舍地跟随父亲走到屋外,送至布格道夫车前。隆美尔握手告别,轻声叮嘱:“回去吧,上楼看看你的母亲。”随着车门关闭,曼弗雷德与父亲彻底诀别。
上车后,隆美尔坦言:“手受伤,不便用手枪。”布格道夫回应:“没关系,我们带了特制药剂,几分钟内便可结束生命。”隆美尔闭眼叹息:“那么,就开始吧。”
隆美尔去世消息很快登上报纸。1944年10月14日,多家德国报纸刊载文章称:“埃尔温·隆美尔因突发恶疾在车内猝死。”
隆美尔逝世后,希特勒起初仍遵守承诺,国家层面将其视为英雄,举办了隆重葬礼。然而风声稍歇,盖世太保重新盯上隆美尔家族。希特勒担心真相泄露,命令严密监控其妻子露西和儿子曼弗雷德。
此后,露西和曼弗雷德被迫四处躲避逃亡。曼弗雷德曾对希特勒抱有尊敬,但经历此事后彻底认清纳粹本质。1945年4月,纳粹德国垮台前一个月,他公开揭露了父亲之死的真相。
消息一出,舆论哗然。曼弗雷德此举成为动摇已极的纳粹政权的重击。二战结束后,因未参与纳粹侵略战争,露西与曼弗雷德未遭盟军追责。曼弗雷德重返学校,露西则从事文员工作,过上了平凡生活。
如果说曼弗雷德与父亲有相似之处,那便是对国家的深厚热爱。只是隆美尔爱的是一个扭曲的帝国,而曼弗雷德幸运地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,致力于建设自己的国家。
1953年,曼弗雷德加入联邦德国政府智囊团,开启了政治生涯。在数年从政中,他曾担任议会选举顾问、斯图加特市市长及外交部德法关系协调员等职务。虽然人生不如父亲传奇,曼弗雷德却曾说:“生活在和平时代本身就是莫大的幸运,这也是我父亲一直梦寐以求的生活。”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